1.高考大纲(沿用2019版)
仍使用《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(文科)》和《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(理科)》。上述考纲既是2020年各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高考命题的参考,也是各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2020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复习备考的参考。
其中,“文科考试大纲”含语文、汉语、数学(文)、英语、思想政治、历史、地理七科;“理科考试大纲”含语文、汉语、数学(理)、英语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七科。
2.考试大纲的说明(沿用2019版)
仍使用《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(文科)》和《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(理科)》是“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”的配套图书。两本考试说明可供2020年全部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试卷(全国卷)的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、兵团)使用,也可供自主命题的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参考。
3.试题分析(2020年有重大修订)
在考纲和说明不变的情况下,为了进一步明确高考内容改革的方向,提醒2020届考生关注新题型、新动向,教育部考试中心对2020年版高考试题分析将进行全面修订,对2019年各科高考试题,分考查目标、解题思路、试题评析、失误防范等几个层次进行了分析,并进一步阐述高考对考生能力、素质的要求。2020版高考试题分析既可供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试卷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使用,也可供其他自主命题的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参考。
二、高考综合改革试验省份考试说明
(包括浙江、上海、北京、天津、山东、海南)
上述官方声明意味着2020年高考命题有了明确的方向。2019考试大纲能够延续使用,也给明年的考生提前划定了范围、提供了参考,大家不用再翘首以盼新考纲了。
比如: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Ⅰ卷第7题以陶瓷性质为载体,考查硅酸盐的物理化学性质;尤其对“雨过天晴云破处”所描述的瓷器青色的考查,一方面考查考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化学知识的了解,另一方面考查考生对常见化合物性质的掌握情况。
在挖掘古代科技成就的同时,今年的化学试题注重呈现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。
比如:理科综合Ⅱ卷第35题以铁基超导化合物的晶体及相关化合物为载体,考查原子结构、分子结构、分子间力和氢键以及晶体结构等核心知识点。
今年的高考化学大部分试题是以学术专著、科技期刊、会议论文等资料为素材背景编写的,呈现新颖的结构、新的功能物质、新的合成装置,以这些文献为基础命制的试题有利于开阔考生的科学视野,让考生通过试题情境认识化学学科价值。
比如:理科综合Ⅰ卷第13题以顶级化学期刊上发表的新型合成氨生物燃料电池为载体,将科学研究与应用热点课题作为情境,考查电池的相关知识与原理。理科综合Ⅱ卷第36题以新型环氧树脂的合成为情境,考查有机物分子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。
今年的高考化学试题还通过精心设置问题,在考查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同时,测评学科关键能力,评价科学态度和价值理念等学科素养,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,促进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发展。
1、注重概念和原理的复习
注重概念和原理的复习发挥概念和原理的工具性作用:掌握物质分类的基本方法,形成分类观,能应用分类的思想深入理解元素、分散系、化学反应类型等概念。
通过对典型元素和物质的复习,领悟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,建立元素观和微粒观,能应用“物质决定性质”的思想认识更多的元素和物质。
通过对不同类型经典化学反应的研究,把握不同类型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,建立变化观和守恒观,能多角度、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,发展“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”的素养。
2、强化实验探究,培养科学思维品质
强化实验探究,培养科学思维品质:在实验探究中,培养思维的敏捷性、严密性、整体性、创造性,提升科学思维品质。
探究内容根据需要可大可小,小到容量瓶的形状探究,中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,大到陌生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探究。同时要避免为探究而探究,也要防止探究过程程式化和表面化。
3、熟悉问题情境,培养社会责任
熟悉问题情境,培养社会责任:近几年,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越来越多的出现在高考化学试题中。
高考化学试题以生活及化工生产的真实过程为问题情境,以中学基础化学知识为载体,将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、基本概念与原理、重要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巧妙地融合在试题之中,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。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